党员教育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教学资源
瑶山最美党员代课老师
来自: 2014-05-21 08:06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支书:他在家庭很困难的情况下,他却按时交党费。)

他是一个执着的代课老师,

(村民:外面老师不愿进瑶山里教书,只有海旺老师坚持在瑶山教书)

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好父亲

(学生:李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好父亲!)

他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望。

(只要这个学校存在一天,我就一直教下去。)

 

党旗辉映孺子情,师魂闪耀大瑶山

推出片头   李海旺:瑶山最美党员代课老师

(黑底白字):530日凌晨518

(狗叫声:汪汪、、、)

同期声:(李庚连:海旺,喊你女起床了)

李海旺:噢!等我把柴火拿进来才。

(同期声):李海旺:我喂了猪才回来吃早饭。

李庚连:噢!

天渐渐亮了起来,两个孩子闹着要跟李海旺去喂猪,因为教书没有时间,他每年仅饲养一头土猪。

在大瑶山,一日三餐喝油茶,是山里人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李海旺一家每天早餐喝几碗油茶充充饥,条件好一点的时候,偶尔也能吃点米饭、米粉。

(同期声)李海旺:李思源,吃快点啊,好去读书了啊。

大源村离江永县桃川镇有20多公里,四面环山,全村散居102户,452口人,几十年来家家户户靠种几分薄田度日。这里仅有一所一位老师14名学生的小学,因为学生不多,教室狭小,人称麻雀小学。李海旺就是麻雀小学唯一的代课老师,今年35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整整18个年头。每天早自习,不管刮风下雨,老师都会早早来到教室聆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每周星期一,他还坚持组织学生升国旗,唱国歌。

(同期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

前两年,破旧不堪的教室在一场暴雨中轰然倒塌,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村里从村活动中心腾出了两间办公室作为教室。

【采访:大源村小代课教师李海旺:原来我们这个学校好烂,一落雨就漏好大的水,我就喊学生画一个圈,画一个圈圈。天晴了,就喊村里头补,补了没多久,因为房瓦比较陡,好了又漏,就变了危房。危房就垮了,没地方上学了。这个村里就把村活动场所安排两个房子给我们上课。】

(同期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由于生源少,麻雀小学每隔两年召收一次学生。这个学期,学校有14个学生,六年级11个,三年级3个,李老师就这样每天忙碌于两个教室之间,进行着复式班教学。

   19959月,由于大源村地处偏僻,进出大山路险难行,加上艰苦的教学条件让公办教师望而却步,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去那里教学,学较面临着撤校的局面。村支书李爱国找到了老实本分、木纳寡言的李海旺,希望他担当教学的重任。

   【采访村支书李爱国:当时我们瑶山的条件很差,我们离桃川镇又远,有十多公里,很多老师不愿进来教(书)。当时(李海旺)文化比较高,就把他留下来在这里教书。】

为了不让山里的孩子失学,刚初中毕业的李海旺决定留下来试一试,哪知道这一试就试了18年。多年来,陪伴他的是艰苦的环境、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枯燥无味的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李海旺感到无上的光荣和无比的自豪,但同时,他更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山里的孩子,他积极参加中师函授学习班,自费买来书籍,常常备课到夜深人静,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2004年,老实巴交的李海旺与邻村一位好姑娘喜结连理。第二年初春,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新生命的诞生加重了李海旺的经济负担,每学期1500元的工资,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连基本的生活却难以维持。这年9月,在百般无奈之下,李海旺决定背起行囊,到广东打工。

 【采访李海旺:那时我生了女了,生了女,样样经济压力就上来了。我女一生病,那时我的女没有我的崽身体好。一下两下就感冒,一下两下就感冒,总是往桃川镇跑,我老婆带她去打针,打下针蛮要钱。那时候工资1500元一个学期,压力也蛮大,就想打工算了。】

【村民:他不想教了,一是工资太低,养不活他们自己,他有一家人,他又要做事啊,田里种点啊,他不种点没得饭吃。他天天教书保他自己都保不到,他还教什么,不教了。】

【村民:又要教书啊,屋里又那么穷苦啊,瑶山里头没得老师来。不是压倒母猪下崽崽,还不是要他教,还有这么多学生啊。

【村民:现在公办的(老师)不来,民办的(老师)只有海旺,别人说一个村子这么大,没得一个老师那么办。】

开学几天了,没有老师愿意到大源小学上课,这可急坏了学生家长。

【采访李海旺:学生家长有个带着小孩找到我,喊我不去打工,他们讲外出打工就没有人教书。】

李海旺有着山里人的善良和淳朴。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他放弃了打工的念头,毅然决定继续守候着大山。

为了山里的孩子,李海旺一直在努力着,奉献着,他用手中的笔书写着山里的希望,用心中的信念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然而他却忽视了自己的爱人,愧对了自己的孩子。20114303岁半的儿子在家里不慎被开水烫伤,右手烫伤面达90%老师深夜把儿子送到桂林治疗,安顿好孩子后,他就把看护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妻子。

【采访李海旺的妻子李庚连:我看到他的手烫成那样子,我崽他还在打针,我心里难受。

儿子:妈。

妻子李庚连:呃!你是不晓得那次哪里痛,在51那天,我到了那里去,你还在打针,爸爸在照顾你呢。

李海旺:我那个崽住院,烫到,住了23天院,我把送到桂林,我就喊他舅舅去,我就回来上课。】

说起丈夫,李海旺的妻子李庚连既自豪又心酸。十年来,她全心全意,毫无怨言的支持着丈夫,家里的大小农活几乎都由她一人独揽,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等等这些体力活,李庚连不会输给任何人,她说这一切是给丈夫分忧,给丈夫减压。

老师生活节俭,从来不舍得为自己和家人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尽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每年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遇到家境贫困的学生,他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采访  李海旺妻子:对学生他都是蛮关心,蛮什么的,要有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就一开学帮学生交了学费才讲,其他屋里的事他都没有那么空。交党费啊,一到了交党费的时间他都蛮积极交。他自己舍不得买衣服,我也舍不得买衣服。】

【采访 大源村支书 李爱国:他这个党员是比较优秀的,我们瑶山我们村里的公益事业、其他集资,他都带头。他在家庭很困难的情况下,他却按时交纳党费,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为了谋求经济收入和改变贫穷的现状,村里的年轻夫妇绝大多数都背起行囊,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十几年来,李海旺总是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放在心上,他先后为15名留守儿童垫交了学费,并在精神上关怀、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关爱,无声无息地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竭尽所能温暖着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六年级学生黄维今年11岁,在她1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她跟着年事已高的外婆,在极度节俭的状况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亲情的缺失,使得小黄维变得孤僻、抑郁、厌学。老师非常关注她的成长,经常了解她的思想变化。

【记者:维维,你想不想爸爸妈妈?

黄维:想。

记者:想他们怎么办呢?

黄维:看他们的相片。

记者:老师对你们好不好?

黄维:好,比我爸爸妈妈都好,他还资助过我。】

   李海旺给了黄维亲情的关爱,为她点亮了心灯,现在黄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落落大方,笑容时刻挂在她的脸上。

今年12岁的李志豪,以前是一位学习认真、无忧无虑的孩子,9岁时他的父亲不幸患病去世了,为了治病不仅用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父亲的离去给李志豪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他不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看着李志豪的变化,老师心里是又急又痛,为了帮助他早日走出心里阴影,老师对他关怀备至,经常去李志豪家里与他谈心。

老师的身上,李志豪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生活又恢复到了父亲在世的日子,聪明好学的李志豪又回来了。

有一种快乐叫工作,有一种力量叫执着,有一种收获叫舍弃,有一种责任叫付出,李海旺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那弯弯曲曲的山沟里,把一个山村教师最真挚的情感留在了学生的心中,把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影留在瑶民的脑海里。在18年间,有2000多名学生从这个深山小学走进了中学、走上了大学、走向了社会,而李海旺却默默地坚守着一个让他骄傲的称谓——老师。

[采访  村民:老师教书很好,我两个妹子,大的那个在长沙读大学,小的那个在村里读书。]

[村民:他就教书好,又对孩子好。记者:你有不有小孩在这里读书?村民:有,我的孙子就是老师教出去读大学的了。]

[村民:老师蛮好,是我们山里头的好老师。]

在山区教育这块贫脊的土地上,李海旺凭着一份执着和眷恋,一份信念和姿态,用忠诚谱写人生,用奉献解读梦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品性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责任。

[采访李海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个乡村教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干出一番事业。只要是这个学校还存在一天,我就一直教下去。]

一颗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彰显明媚的春色。

他像一棵伫立在瑶山深处的一棵大树,根植于教育这片芬芳的泥土中。为了大山的孩子,李海旺全心向党、全意为民,甘愿坚守大山深处,独自支撑着一个充满希望的山村小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闪耀着党性的光辉,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

放《好大一棵树》歌曲。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21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