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传真
东安:以土地流转为主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体会
来自: 2017-11-21 09:03

以土地流转为主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体会

中共东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彭俊卿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农村稳定的基础,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命根子,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最核心的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以土地流转为主抓手,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也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融资平台,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一、目前农村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分别表现为主客观两方面。

在客观上表现为:

1.权属管理较乱我国土地主要分为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两大类。城市国有土地主要由国土部门管理,但广大的农村集体土地却是多头管理的情况。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别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村经营管理站管理,林业部门管理林权,国土部门管理宅基地和基本农田等。如果把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比喻为政府的左右两手,那么政府还缺乏对农村集体土地有效管理的右手。

2.资金投入较散。当前,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投入,主要由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农开、扶贫、国土、畜牧、环保等部门分别代表政府承担投资主体。由于部门分散等原因,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撒胡椒面等现象时常发生,农业投入绩效较低,政府的龙头引导作用不强。

3.工程监管较差。由于多种原因,豆腐渣工程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林水等部门在建设中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缺乏统一权威的监管部门。

在主观上表现为:

农民对土地命根子的权利意识较强,农业经营水平、技术水平等较低。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矛盾,土地承包权的长期不变与农村土地抛荒的矛盾,村庄空心化与美丽乡村的矛盾等等,成为推进土地流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困难。

二、农村土地流转路径的改革设想

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来破解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各种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不成熟的建议。

1.成立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局,促进土地集中流转和农民集中居住。整合农村经营管理站、土地流转中心、国土、林业等部门的土地管理职权,成立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局,代表政府履行对集体土地的统一管理。主要职责为:负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引资,制定农村土地规划、整合各个涉农项目、收储集体土地以及依法开展土地流转、宅基地交易与监管等。主要运行方式为:农村土地管理局依据土地基本保护价或市场价格,从村集体与农民手中收储土地,根据规划和土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土地开发的建设规模与内容,整合各个涉农项目,加强对项目宗地路、水、电、讯、肥等支持,包装成土地招商项目提交土地流转平台发布,进行公开招拍挂。通过招拍挂形成的土地溢价租金(指超过土地收储价格的部分)由土地管理局、发租土地的农民以及村支两委按约定比例或5:4:1分成,促进土地集中流转和农民集中居住。

2.成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促进资本集中下乡和生态集中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农投公司)扮演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和工程监管主体角色,是政府农业投融资平台。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职能划转给农投公司,负责农村集体土地的一级开发。统一整合、管理、使用涉农资金,把政府的涉农财政拨款转变为农投公司的项目投资,按约定分期收回投资,以改变目前土地投入散、效益低、生态差的问题,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资本集中下乡和生态的集中保护。农投公司的资金来源为:一是整合涉农资金;二是项目投资收益;三是土地基金融资;四是市场主体投资;五是划转涉农优良资产。

3.成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促进产业集中发展和公共服务集中推进。土地流转风险基金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发展主导产业、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供融资抵押和风险防范。一是为农投公司融资提供抵押担保。二是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三是化解拖欠租金、土地非农化等风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土地流转风险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为: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土地租金溢价收益;三是项目收益;三是租金提成。

例证说明:

某县农村土地局以每亩500元的均价,向某村收储土地1000亩,规划为一个以果园种植为主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由林业、农业、水利、农开、旅游等部门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500万元,用于水电路讯等配套建设,作为该县农投公司对该项目的股份投资。甲企业通过招拍挂,公开竞得该宗土地经营权,租期10年,每亩年租金1000元,租金逐年缴纳,首期租金列入土地流转风险基金,期满返还。对竞拍的租金溢价部分,土地管理局、出租土地农民、村支两委事先约定按5:4:1比例分成。

效益分析:

农民租金收益:①土地租金:500*1000*10=500万元;②租金溢价分成:500*1000*10*40%=200万元。合计700万元。

土地管理局收益:租金溢价分成:500*1000*10*50%=250万元。

村集体收益:租金溢价分成:500*1000*10*10%=50万元

农投公司收益:土地管理局按租金溢价收入的60%划拨:250万元*60%=150万元。

土地基金收益:①土地管理局将租金溢价收入的40%滚入基金:250万元*40%=100万元;②经营者首期租金:1000*1000*1=100万元。合计200万元。

分析说明: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实现政府、农民、集体和市场主体的多方共赢。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注重与主导产业培育、精准扶贫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相结合,就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做好土地流转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必须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土地流转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土地流转的有效保障。从风险上看,农业生产中各种风险同时存在,特别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一旦出现天灾人祸,适度规模经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从管理上看,适度规模经营能顾得过,管得好,经营起来得心应手,过大规模会增加经营和管理难度,且大规模经营势必会剥夺大部分农民的土地权益,造成土地流转成为大规模的农民被动挤出过程,极为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需要既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流转和收益等权利,又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和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各地土地经营适宜的规模标准不一而足,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从许多地方的实践来看,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比较适合多数地区的生产需求,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2.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土地流转要坚持做到分类指导实施,因地制宜流转。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山区、平川区和城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在村与村之间、同村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推进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户不同,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强迫命令,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地形平坦、土质较好、适合大机械耕作的的平川区域、城镇郊区,可规模较大地实行土地流转,充分发挥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公司经营的作用,采取土地租赁或土地使用权入股,农民变业主、变股东,从事土地较大规模适度经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土地分散、耕作不便的丘陵山区、撂荒地,则应该实行规模较小的土地流转,充分发挥村组作用,大规模开展土地置换重组,肥瘦找补,变小块为大块,变多块为一块,实行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承包大户经营为主;在一些资源大县的矿山采空塌陷区等整村搬迁区域,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可将整村土地为规模进行流转,以有能力的治灾主体企业经营为主或参与经营。

3.必须坚持与培育主导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要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制定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土地流转区域内主导产业,引导土地经营者在不改变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使土地向主导产业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二是坚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立足农民土地资源,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尤其是要带动贫困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以农村土地流转为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帮助贫困户“摘帽”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将“土地流转+产业扶贫”这一方式打造成推动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三是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广泛吸纳社会上的工商资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调整,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集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基地,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美丽乡村建设添一抹亮色。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21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