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动态 > 永州
“乡村学堂”铸引擎 乡村振兴添动力
来自:市党员教育中心 2022-12-08 17:35


“乡村学堂”铸引擎 乡村振兴添动力

“专家说种植再生稻一年只需要一次耕整、育秧、栽插,就能收获两季稻谷,不单是增产,还省工省种、节水节肥节药,来年我也试种一下,实现一种两收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一名粮农听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莫志军讲授“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以来,永州市着力将“乡村学堂”锻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引擎,以“千名科技人才齐下乡 乡村学堂开课忙”主题月为重点,主动送技下乡、送课下乡、送法下乡,市县乡累计举办“乡村学堂”活动308期,累计培训党员群众2.5万余人次。活动中,专家们发挥专业专长,通过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接地气”的宣讲为基层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产业发展建议永州“乡村学堂”模式入选中组部全国100个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并在共产党员网向全国推介。


把握群众需求,精准制定方案

“这些年,虽然我们用的肥料比原来更好,但是种出来的水果没那么好吃,想专家看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农村党员培训需求时,一名果农跟调研人员说。

年初,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按照“农户点单,部门接单”的方式,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走访调研”的模式,收集农村党员群众所需所求所盼8000余条。市级组织部门根据调研结果,精准制定2022年全市党员干部教育“乡村学堂”活动方案》,确定送技下乡、送课下乡、送法下”三个活动主题,明确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根据本地走访调研结果,协调科技、涉农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委,组织省、市、县相关专家及“土专家”“田秀才”共同明确授课主题、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让“乡村学堂”更有针对性、更富吸引力、更具感染力。

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袁志辉通过“课堂+基地”的模式为农村党员群众送去产业发展急需的平菇栽培技术。双牌县部分专家分赴种养殖基地一一解答农村党员群众在西瓜、黄桃种植以及梅花鹿养殖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为学员们送上“零距离”指导服务。


回应群众关切,精心准备课程

“我们坚持从群众最为关切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打消了农村党员群众普遍反应的想学习又怕耽误农时、想了解技术又怕学不会、想去听课又怕听不懂的顾虑。”永州市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说。

培训过程中,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养殖种植技术缺乏的困境,在破解“技术匮乏”上想办法,在消除“语言障碍”上做文章,在处理“工学矛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主动协调授课专家,精心准备教学课程,“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现场指导式”的实践教学,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种养殖基地、车间工厂、农家院落。在培训过程中,既讲理论知识,又讲实践操作,既“普通话”,又讲“方言”,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让学习兴致更高、氛围更浓、效果更佳。

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美军将“乡村学堂”搬到了宁远县下灌村葡萄基地,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果农提高葡萄品质、防治病虫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地党员干部群众送去了葡萄选种和栽培的“科技大餐”。


突出群众满意,精细做好服务

“非常感谢‘乡村学堂’平台,我们县通过这个平台,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江华苦茶苗木基地,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签订了茶叶产业开发技术服务协议。作为苦茶基地的崇江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仅苦茶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能增加1000余元。”江华瑶族自治县小圩壮族乡党委书记自豪地说。

今年以来,组织部门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在精细服务上作文章、下功夫,进一步推动组织部门搭台、市直部门唱戏、基层党委组织联动责任机制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形成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同时,积极搭建授课专家、团队与各县市区、培训基地、农村党员群众直接交流平台,与专家、团队一道协助县市区培训基地引进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团队,解决学员在创业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助推“乡村学堂”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永州市“乡村学堂”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21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